化妝品里一般都有哪些原料成分,它們都有什么用處?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水
基本上多數化妝品、日化產品里含量最大的成分就是水,無論是30多元一瓶的大寶還是幾千元一瓶的海藍之謎,其原料成分里面最多的都是水,很多產品里水的含量超過一半以上,有些偏油性的產品里,水的含量也達到30%左右,像保濕噴霧之類的東西品觀君就不多解釋了。
水大多時候在化妝品充當溶劑的角色;換句簡單的話說,就是其他的各種原料都要溶解到水里去。同時,水本身也是對肌膚的滋潤成分。通常化妝品里使用的是去離子水,其實就是純凈水。
保濕劑
顧名思義,就是保持皮膚水分的原料,為什么化妝品里有水了還要增加保濕成分呢?化妝品給皮膚補水的同時,還需要皮膚能夠保持水分。
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都是化妝品里常見的高效小分子保濕劑,而保濕劑里最有名的一位還是要屬透明質酸了,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玻尿酸;那些給自己臉上打玻尿酸的姑娘們一定要明白的是玻尿酸只是增加的皮膚的保水能力,而水還是需要自己補進去的,現在一些廠商把透明質酸加到洗發水中也是相同的用途。
另外要說的是,保濕劑除了給肌膚保濕之外,也可以防止水包油型的面霜里的乳化體干縮。
油
油脂也是常用的化妝滋潤成分,能夠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抑制皮膚水分蒸發,防止皮膚干裂,防止外界的物理、化妝刺激。油脂還能起到滋潤的作用,讓皮膚柔軟、潤滑、有光澤。這也是為什么在較為干燥的冬季人們會選擇油性比較重的產品。
常見的油脂來源有動物、植物和礦物質,化妝品里使用的霍霍巴油、橄欖油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植物油脂,而羊毛脂這樣的油脂則是來自動物毛皮,咱們也歸為動物一類,而馬油則是直接提取的馬的脂肪,是比較典型的動物油脂;而凡士林、白油、硅油等則來自于礦物。
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是具有親水、親油的雙重屬性,所以能夠把水和油融在一起。通常在化妝品里,表面活性劑的含量不超過5%,而洗面奶這樣的清潔產品里會稍微多一些;像洗發水、沐浴露這種需要用水帶走身體上的油污的清潔用品里,表面活性劑的含量甚至能夠超過20%。
香精
一瓶沒有添加香精的洗發水,充斥著化學原料自身危險的味道,恐怕沒有人敢把它抹到自己的頭發上;就連一塊錢一袋的面霜里都會加入香精來提升使用的好感度;而在香水里面,香精更是主要的功效成分。
香精成分在一般的化妝品里常常用來掩蓋化妝品其他原料的化學氣味,被稱為附香劑;不過香精也是化妝品中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成分之一,想要對得起鼻子又要對得起皮膚也是不容易的。
著色劑
著色劑是彩妝中的主要成分。著色劑的優劣,取決于著色劑的遮蓋力和牢固度。化妝品所用的著色劑一般可分為:有機合成著色劑、無機顏料、動植物天然著色劑和珠光顏料。
有機合成著色劑,遮蓋力、著色力強,廣泛用于唇膏、胭脂等粉飾型化妝品;無機顏料,色澤的鮮艷度和著色力較差,但耐光性強,不易引起過敏現象,使用安全系數大,用于粉底霜和眼影粉。
天然著色劑大部分來源于植物的花瓣、葉子和少量的昆蟲,由于天然著色劑著色力和耐光性差及資源問題,使其在化妝品中受到限制,相對穩定和資源普遍的有胭脂蟲紅、紅花苷、胡蘿卜素、葉綠素、姜黃、風仙花苷、檸檬黃、玫瑰苷等,這些也是食品、醫藥品和化妝品的寶貴資源;珠光顏料,閃耀光澤的顏料稱為珠光顏料,主要有魚鱗和云母,常用于指甲油、眼影粉、粉餅和唇膏。
防腐劑
在化妝品中添加防腐劑最主要應對的微生物是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帶來的二次污染,例如空氣中的微生物,用臟手去摸化妝品等等,而一般在生產過程中,因為生產環境的嚴格把控,一般不會產生污染。同時,專家表示,大多防腐劑都是相對安全的,否則也無法合法地添加到產品中去。
當然,化妝品里也可以不添加防腐劑,據專家介紹,其實在歐、美這樣的化妝品技術較為發達的地方,會打出一些“零防腐”的概念,使用一些具有防腐功效又兼有其他功效的成分來替代單純的防腐劑。
功效成分
美白霜中的美白成分、防曬霜中的防曬劑,抗衰老產品中主要功效成分等,這是化妝品公司投入宣傳廣告費最多的一塊兒,雖然在產品中的功能性原料含量是十分有限的(基本都在2%以下),但他們基本上是化妝品的核心所在。
各種成分的量雖小,但是基本上會保證功效,據專家介紹,化妝品中的功效成分添加到0.5%就能發揮作用,添加太多反倒會給皮膚帶來負擔,甚至有過敏的風險。
另一方面,化妝品如果宣稱具有某種功效,化妝品配方中就必須有實現該功效的成分;所以不乏一些產品會因為要宣稱一些功效而“蜻蜓點水”式地添加一些功效成分進去。有沒有作用咱們就不多說了,反正產品里面補水保濕的成分是夠用的。
當然也有添加了功效成分卻不注明的情況,例如有的廠商會在防曬產品里添加一些美白的成分,但是為了避免做美白功效的宣稱(很麻煩),就沒有在原料中標示出來。不過,邊防曬,邊美白,其使用效果自然會比普通防曬產品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