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藥(尤其是根和果實/種子)是否被磨成更小的碎片(從而增加表面積和/或破壞種子的保護層以增加產量)。
植物提取物時間的長度(較長的提取時間可能與較高的產量相關)。
草藥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
是否使用有機溶劑(例如,乙醇、丙酮、己烷等,它們可以提高產量但也可能影響成分分布)。
提取液的 pH 值(例如,Mu li 中的 CaCO3 在較低的 pH 值下更易溶于水)。
是否使用溫度梯度。不同的草藥和成分需要不同的溫度才能達到最佳提取效果。
草藥的季節性(即,何時收獲;未成熟的植物可能含有較少的物質)。
對我們制造商 2006 年 12 月報告中的 71 種植物提取物的分析表明,平均產量比為 5.88:1,中位數為 5.12:1。范圍是 2.88-14.81。請記住,這些產品是 100% 草本植物,沒有添加賦形劑。
制造商通常會添加填充劑(也稱為稀釋劑 - 見上文)以彌補產量較差的草藥或配方的差異,使產量達到 5:1 的標準。是否可以將所有配方和藥草粉制成 5:1?是的。這很容易通過添加填料來完成。
常見的填料包括纖維素(通常來自提取過程中干燥的粉末狀渣滓)、淀粉、麥芽糖糊精或糊精。這些是在造粒過程中用作粘合劑的相同稀釋劑。一些公司會添加生的,即未提取的藥草粉作為填充物;通常是配方中較便宜的草藥之一,而不是整個配方的粉末。由于填料人為地增加了產量,因此通常添加它們以達到生產目標和/或達到成品的某個價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