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提取物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提取物。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藥材稱北大黃,主產于青海、甘肅、四川等地。藥用大黃藥材稱南大黃,主產于四川、湖北等地。大黃味苦寒Chemicalbook,歸胃、肝大腸經,有效成分為蒽醌類化合物,包括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等,有清除氧自由基、調血脂、抗動脈硬化、抗癌、抗衰老、抗精神病、抗菌消炎、保肝利膽、抗病毒等功效。
大黃提取物的化學成分:
從各種大黃中已分離并鑒定的化合物達130余種,包括蒽醌及其甙類、蒽酮類、雙蒽酮及其甙類、茋類及其甙和沒食子酸酯、萘類衍生物、色滿酮及其甙類、苯基丁酮類、鞣質類等。其中蒽醌類為其重要的代表性成分。游離蒽醌主要有:大黃酸(Rhein)、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等。蒽醌甙類主要有:大黃酚-1-葡萄糖甙、大黃酚-8-葡萄糖甙、大黃素-1-葡萄糖甙、大黃素-8-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8-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8-龍膽雙糖甙、蘆薈大黃素-8-Chemicalbook葡萄糖甙、蘆薈大黃素-3-葡萄糖甙、大黃酸-8-葡萄糖甙等。雙蒽酮甙類化合物有番瀉甙(Sennoside)A,B,C,D,E,F等。茋及其甙類化合物有土大黃甙(Rhaponticin)、土大黃甙元(Rhapontigenin)和去氧土大黃甙(De-oxyrhaponticin)等。大黃中所含多種鞣質既有可水解型鞣質,又有縮合型鞣質。屬水解型的鞣質及相關化合物有多種沒食子酰葡萄糖和1-0沒食子酰基-6-0-桂皮酰基-β-D-葡萄糖(1)等。屬縮合型鞣質及其相關化合物有兒茶素、表兒茶素及其多聚體.此外大黃中還含有多種苯基丁酮甙類化合物等。

大黃提取物的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1)瀉下作用:致瀉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大黃瀉下的有效成分是蒽甙,主要是番瀉甙。番瀉甙在腸道細菌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黃酸蒽酮,大黃酸蒽酮可刺激大腸粘膜,使腸蠕動增加而瀉下。另外還可抑制腸細胞膜上Na+、K+—ATP酶,阻礙Na+轉運,使腸內滲透壓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進腸蠕動而瀉下。
(2)利膽、保肝作用:大黃提取物能促進膽汁分泌,并可增加膽汁中膽紅素和膽汁酸的含量,解除膽管括約肌痙攣,增強十二指腸和膽管舒張,疏通膽管和微細膽小管內淤積的膽汁。
2.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1)止血作用:大黃提取物止血作用確切、見效快。有效成分為α-兒茶素、沒食子酸。作用機理為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數和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傷局部的血管收縮。
(2)降血脂作用:大黃提取物可降低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及過氧化脂質水平。將大黃制成沖劑,連服2個月,降脂效果較好,未見不良反應。
(3)活血作用:大黃提取物具有血液稀釋作用,可能是通過血漿滲透壓效應,促使細胞外液向血管內轉移,從而使血液被稀釋,導致血細胞的減少,使血液黏度下降,從Chemicalbook而增強微循環,達到活血的目的。
3.抗感染作用
大黃提取物在體外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都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對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比較敏感。其對乙肝病毒、多種真菌、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亦有一定的殺滅作用。抑菌的主要成份是大黃酸、大黃素和蘆薈大黃素。抑菌機制主要是抑制菌體糖代謝中間產物的氧化和脫氫,抑制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抑制細菌生物氧化酶系統;誘生干擾素。
4.解熱作用
在急性或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應用大黃提取物治療可起到降溫作用,而且降溫穩妥,無大汗或虛脫等不良反應。其退熱機制為:抑制體溫中樞前列腺素E的合成,降低環苷核酸含量,擴張周圍血管增加散熱而達到降溫目的。
5.免疫調節作用
大黃提取物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存在雙向調節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現象,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都有抑制或阻斷作用,較長時間應用可引起胸腺、脾、淋巴結等免疫器官的萎縮。此外,大黃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嗜細胞吞噬性,促進人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能力,從而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6.其它作用
國內外越來越多學者證明,大黃所含鞣質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大黃多糖對腫瘤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另有降血脂、利尿、抗炎作用、降壓作用。
推薦閱讀:蘆薈大黃素的功效與作用,蘆薈大黃素的應用





